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10月13日,“能动E站”活动在映雪园区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探讨“打开大学多维可能性”。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赖炜芳、储能学系副教授孙毅飞、辅导员施珩、学长学姐代表以及2024级本科生代表参加,针对学生现存迷茫,围绕学习生活、大学规划、社会实践等话题展开交流。
活动伊始,到场的同学们便热情地交流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写下对自己“大学生活”的疑问或期许。

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团队负责人、能源学院2024级研究生陈灿结合自身参赛经历,分享了选题立意、备赛竞赛、创新突破等方面的感想体会。她表示,创新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像一个“熔炉”,从选题、攻关到答辩,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和不确定,在高压下完成作品和答辩,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韧性都是极佳的磨炼。她建议要优先选择贴近专业领域、具备落地可行性的方向,自主探索、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和突发情况,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当前行业的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

能源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耀莹分享了自己加入两当支教队的实践经历和感受体会。她表示,支教队将环保主题实践、当地文化调研与趣味能源小课堂有机结合,既向当地学生传递了能源专业知识,也让支教队员在深入基层中加深了对社会的认知。她还建议同学们关注学校各级各类公众号,主动报名参与学校活动,在与不同专业同学的协作交流中拓宽视野格局,积累特色实践经验。

同学们围绕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不少同学表示,电工学等交叉学科横跨多个工程和技术领域,不仅需要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严谨的数学推导,而且还有面向实际的工程问题,课程理论抽象、公式复杂,学习难度大。在大创方面,许多同学也表示“课题不知从何入手”“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不敢尝试”等问题。

孙毅飞老师针对“大创项目推进难”等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他说:“本科生参与大创,初期更多还是要‘学习’,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实验逻辑,不能害怕犯错、畏手畏脚。可以先从积极承担数据整理、文献查阅等基础任务开始,多加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科研之路。
“突破困境的核心是‘主动’——别等机会上门,要主动探索兴趣、争取资源。”会上,孙老师强调学业竞赛需以工匠精神对待,“第一次参赛可能紧张忘词,但多比几次、反复修改PPT和演讲稿,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自然会提升。”他还分享了优秀学生案例:有同学从不敢主动找老师沟通,到主动申请加入课题组,最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孙老师的讲解用具体方法为学生的竞赛难题提供了指引,激励他们踊跃尝试,迈出属于自己的“竞赛第一步”。
赖炜芳鼓励同学们敢于探索、敢于尝试,努力“找到心中的‘北极星’”。她说,大二是大学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黄金一年”。它既没有了大一的迷茫与青涩,也没有大三大四的考研、求职压力,是积蓄能量、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时期。在大学,成长的维度有很多,学习的维度、实践的维度、人际与情感的维度、自我与内心的维度等。希望大家主动规划,在学业中夯实基础,在实践中探索热爱,打造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能动E站”沙龙旨在通过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共同成长,将定期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存在的疑惑问题等开展交流讨论。沙龙将定期向学生征集交流主题、意向邀请嘉宾老师等。
(图片/郑棋钊)
(文案/房可儿 张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