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实践路上】触摸世遗脉搏,传承非遗薪火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海丝非遗"实践队赴泉州非遗馆实践

日期: 2025-07-28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近日,能源学院"海丝非遗"实践队前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为目的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观摩体验,队员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体悟传统技艺的匠心传承。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集中展示闽南文化瑰宝的重要窗口,馆内系统陈列了泉州地区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文化地标,该馆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数字互动等方式,全方位呈现了泉州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海丝非遗”实践队在泉州非遗馆前合影

“海丝非遗”实践队依次参观了多个特色展区。南音展区内,队员们静静聆听这一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古老乐种,感受其独特的工尺谱记谱方式和古朴典雅的唱腔风格。悠扬婉转的旋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欢快明朗,完美展现了南音“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独特表演形式。

实践队员聆听南音

在木偶头雕刻展区,实践队员们被陈列的数十个精美木偶头深深吸引。这些木偶头造型各异,有的威严庄重,有的诙谐幽默,面部表情细腻传神。队员们了解到,每个木偶头都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先选用上等樟木为原料,经粗坯雕刻后,再细致打磨五官轮廓。展区讲解员介绍,一个熟练的雕刻师完成一个木偶头需要半个月时间,而想要掌握全套技艺,至少要十年功夫。

左为实践队员观赏木偶头 右为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木偶

德化白瓷展区中,"中国白"瓷器以其温润如玉的质感和精湛的雕塑工艺令队员们赞叹不已,“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是对德化白瓷最准确的概括。在永春纸织画展位,队员们感慨于这独特的技艺:不同角度观赏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效果。传统工艺的精妙智慧得以体现。

左为德化白瓷 右为永春纸织画

在惠安石雕展区,实践队员们被这项"石上绣花"的绝技所震撼。展区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石雕作品,从宏伟的建筑构件到精巧的案头摆件,展现了惠安石雕"圆雕、浮雕、线雕、影雕"四大工艺。闽南木雕展区里,队员们被各种精雕细琢的木构件所吸引。从寺庙建筑的斗拱雀替,到民居的窗花门楣,每一件都展现了闽南木雕"三分雕刻七分磨"的工艺特点。展区重点展示了"泉州金漆木雕"技艺,其独特的"剔地起突"技法使图案立体生动。队员们注意到,木雕纹样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吉祥图案,蕴含着深厚的闽南文化内涵。

左为惠安石雕 中、右为闽南木雕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通过展板说明、视频介绍等方式,系统了解了各项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和传承现状。这次参观让同学们对泉州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大家不仅为匠人们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匠心精神与文化智慧。

实践队员在非遗馆一楼合照

学生感悟:

“海丝非遗”实践队队长周心悦:

这次非遗馆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匠心"二字的重量。看着传承人们专注雕刻的模样,听着南音悠扬的千年韵律,我突然明白: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着的文化生命。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匠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作为大学生,我们或许无法立即掌握这些精湛技艺,但可以用年轻的方式传播非遗之美——用镜头记录、用创意转化、用热情传递。这次实践让我找到了文化传承的新方向:既要守护传统的根脉,更要赋予它青春的活力。非遗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与坚守。

“海丝非遗”实践队队员陈茹伊:

此次泉州非遗馆的暑假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与时代价值。通过亲见刺绣、南音等非遗技艺,我感受到闽南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匠人们的坚守与创新精神。同时,非遗展品不只是静止的展品,更是融入生活的文化基因。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以数字化传播等方式活化传统文化,让千年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这次实践坚定了我们传承文化的使命感,未来我们将更加积极的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路径。


下一篇:【实践路上】“嘉庚精神与民族复兴”探索之旅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南侨星火”实践队赴集美学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