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我院储能学系郑志锋教授团队在双碳钠离子电容器领域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25-09-05

近日,我院储能学系王德超助理教授、郑志锋教授团队提出“前驱体交联工程”创新策略,以单一酚糠醛树脂为前驱体,通过精准调控交联度,成功同步制备出优化的硬碳阳极与多孔碳阴极,构建的双碳钠离子电容器(SICs)展现出优异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宽温域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以“Rational Precursor Crosslinking Engineering for High-Performance Dual-Carbon Sodium-Ion Capacitors with Optimized Graphitic Microdomains and Pore Structur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为低成本、高稳定性钠离子储能器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路径。

钠离子电容器(SICs)因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被视为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的重要候选技术。传统双碳SICs的研发长期面临“痛点”——难以从单一前驱体同时优化阳极(储钠容量、动力学)与阴极(离子吸附、循环稳定性)的核心性能,且常用酚醛树脂前驱体依赖甲醛,存在环保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基于绿色化学理念,选用糠醛替代甲醛合成酚糠醛树脂,设计一锅法”聚合工艺:通过调控树脂交联时间,制备出不同交联度的前驱体。高交联度前驱体经高温碳化后,形成具有“扩大石墨微区层间距(0.392 nm)+高封闭微孔体积”的硬碳阳极(24H1400),有效解决钠离嵌入动力学慢、容量低的问题;中交联度前驱体经碳化-活化后,构建出“高微孔率(49.47%)+丰富含氧官能团”的多孔碳阴极(A15H750),显著提升离子吸附能力与循环稳定性。高交联程度前驱体所制备的硬碳阳极在0.05 A/g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达337.8 mAh/g,初始库伦效率87.9%,2 A/g高倍率下仍保持134.0 mAh/g容量;中交联度前驱体经碳化-活化得到多孔碳阴极A15H750,微孔率49.47%、含氧官能团含量7.47%,0.1 A/g下容量达206.5 mAh/g,10 A/g循环10000 次容量保持率近100%。所构建的钠离子电容器实现最高160.2 Wh kg-1的能量密度以及最高12720.8 W kg-1的功率密度。

我院2023级硕士生张程为第一作者,王德超助理教授、郑志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得到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G02020,2022H6002)、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项目(3502ZCQXT2022001)、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3502Z20231058)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fm.202514894


(图/文 储能学系)


下一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我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