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为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建与事业发展深融互促”主题,在党委书记王洁松和副院长(主持工作)郑志锋统筹组织下,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师生代表于2025年7月2日至3日赴漳州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师生党支部书记和支委、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党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工程师代表共23人参加。通过“党性教育-红色研学-校企合作-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五维联动,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发展的战略擘画,强化能源人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福建漳州、厦门等地,深入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调研。本次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在路线设计时,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漳州考察调研的足迹为指导思想,通过安排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乡村采风等结构化、模块化课程,教育引导师生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产教融合,深化合作
7月2日上午,能源学院一行赴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开展党建联创、校企合作、访企拓岗活动,举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协议签约和授牌、人才共建协议签约、行业导师聘书颁发等仪式,开展座谈交流和生产基地参观等活动,漳州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吴元明,总经理助理车济尧、设备采购处处长江振标等参加活动。双方聚焦核能安全与利用、新能源发展、储能运用等前沿领域,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平台。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要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携手推动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增强双方交流合作,力争在清洁能源领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上共同书写新的篇章。
2025年1月1日,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漳州核电基地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将成为福建省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发展引擎。“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致敬谷公,汲取力量
随后,能源学院一行来到谷文昌纪念馆。通过现场教学,师生深入感悟“四有书记”谷文昌的精神丰碑——从1980年随军解放东山岛立下“不放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来干啥!”的铮铮誓言,到带领群众“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根治风沙的壮举,其“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铸就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在苍松掩映的谷文昌同志塑像前,师生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纪念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的谷文昌同志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学习谷文昌同志先进事迹,传承厉行节约的好作风,是每一名党员的必修课,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题中之义。
向海图富,振兴澳角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论述。在六获“全国文明村”殊荣的澳角村,现场教学老师结合该村的实践案例,现场剖析乡村振兴“土特产”模式:立足海洋资源根基,发展“电商直播+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构建捕捞、加工、冷链、销售全链条集群;澳角村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带领村民扬帆逐梦、书写美好,2023年澳角村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村财收入173万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昔日落后的小渔村蝶变为网红打卡地,并荣获“全国最美渔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称号;在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过的澳角湾海域、驻足参观过的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交易场所、同渔民们亲切交流的码头,师生们通过渔民们忙碌的场景,看到了一幅生态宜人的乡村振兴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师生们对以澳角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新进展深感振奋。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当晚,中共漳州市委党校方赐德教授为师生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方教授详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干什么、福建怎么干、福建党员干部应如何担当作为等重大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赴闽考察为主线,聚焦“四个更大”战略要求与“奋勇争先”改革嘱托,通过对比1996年习近平同志肯定漳州“大农业开发”的历史论述与澳角村振兴实践,深刻揭示“产业振兴要立足资源多样性”的科学规律。他引用《之江新语》“要善于学典型”重要论述,号召师生将谷文昌精神化为行动自觉,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中勇担使命。两个半小时的授课,师生们表示意犹未尽、收获满满。
以文育人,凝聚合力
7月3日上午,学习活动进入文化深耕阶段。在关帝文化产业园,师生从“忠义仁勇”三公文化中感悟两岸同源血脉,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于谷文昌铜陵事迹馆中,透过泛黄的《治沙笔记》、斑驳的造林工具等百余件实物,重温“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馆内“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的结语,引发师生对“为人民服务”公仆价值的深刻思考。
本次活动构建了“企业-乡村-课堂-文化”四维立体教育场景。师生们深刻体悟到,要以谷文昌同志“坚定不渝的信念追求”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观念融入党建工作、教育教学、科研攻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探索新能源领域“第二曲线”发展路径,推动新能源、储能等技术从实验室“种子期”向产业“扩张期”跨越。师生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谋划学院“十五五”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厦大能源新动能,在清洁能源关键技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走前列、建新功、创一流!
文/王琪、张燕青、郑成竹
图/郑成竹、漳州核电、王琪、张燕青